孟增东
昆明地区中老年女性血清维生素D3水平流行病学调查
2015-5-23已阅读96次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加重,骨质疏松症症候群比例也随之呈直线上升趋势。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易发生脆性骨折。目前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主要采用钙制剂+维生素D制剂+任意一种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方案,即1+1+X方案。维生素D在其中取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体所需维生素D约有80%靠自身合成,其主要来自阳光对皮肤的照射。存在于皮肤组织中的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的照射下生成的维生素D3经过肝脏和肾脏两次羟化后转化成活性维生素D3,即[1,25(OH)2D3]被机体所吸收。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孟增东

昆明地区日光照射充足,达到2200小时/年,标准光照达到4小时/天。昆明地区的日照量如此丰富,该地区人群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和其它地区的人群是否有差异?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时所使用维生素D制剂的剂量是否需要按照统一的标准实施?为提高这方面的认识,我们结合临床病例,收集了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在此对该问题作出讨论。

1、材料与方法

1.1  确立实验对象  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对45岁以上绝经女性发放问卷调查,问卷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里提及的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为基础,增加了在昆明生活的年限、户外活动情况、每天日照时间、补钙情况、饮食习惯、分娩次数、绝经年龄及全身性疾病情况。选取在昆明生活10年以上,没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等疾病,排外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个体作为实验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共获得45例符合标准的实验对象。

1.2  分组  将45个样本按每天的日照时间情况分为三组,分别为:①组 ﹤30min/d、②组 30-60min/d、③组 ﹥60min/d 。其中①组10人,②组12人,③组23人。

1.3  留取血液样本及保存  用明胶分离管在早晨采空腹静脉血5ml,血液标本采集时注意避免溶血,避免任何细胞刺激。采血后1小时内将标本在3000转/分的转速下离心10分钟。置于-70℃冰箱保存。

1.4  骨密度测定及诊断标准  利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测定骨密度。测量仪器为美国通用公司生产的Lunar Prodigy DF+302629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测量部位为腰1-腰4椎体(L1-L4)以及双侧髋关节。以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T-Score(T值)作为标准。T值≥-1.0为正常,-2.5<T值<-1.0为骨量减少,T值≤-2.5为骨质疏松。

1.5  骨代谢指标测定  采用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人血清中5项骨代谢指标,分别为骨形成标志物:血清骨钙素(BGP/OT)、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吸收标志物: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I)、抗酒石酸碱性磷酸酶-5bTRACP-5b);及可反映体内活性维生素D的水平的25OHD。另外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中钙、磷含量。

1.5.1  ELISA法实验步骤  5项ELISA法检测指标的实验室操作一致。①实验开始之前,先将标本及试剂盒从冰箱取出,置于室温中恢复30min;②取出试剂盒板条,设置标准品孔和样本孔;③标准品孔各加不同浓度的标准品50μl,标本孔先加入待测样本血清10μl,再加入样本稀释液40μl;④除空白孔外,标准品孔及样本孔中,每孔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检测抗体100μl;⑤将板条置于微量振荡器上振荡30s,将溶液充分混匀;⑥用封板膜封住反应孔,置于37℃恒温箱温育60min;⑦弃去液体,吸水纸上拍干后,每孔加满洗涤液,静置1min,甩去洗涤液,吸水纸上拍干,如此重复反复洗板5次;⑧每孔加入底物A、B各50μl,放入37℃温箱避光孵育15min;⑨每孔加入终止液50μl,于15min以内在450nm波长处测定各孔OD值。

1.5.2  血清钙、磷测定  血清钙、磷的测定使用美国雅培公司(ARCHITECT)生产的ci16200全自动生化仪采用比色法测定。

2、结果

3、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地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其主要特征是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骨质疏松症克发生于不同性别和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随着人类寿命延长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人类的重要健康问题。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即在收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部位是脊柱、髋部和前臂远端,其危害很大,导致病残率和死亡率的增加,且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和护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费用高昂,造成沉重的家庭、社会和经济负担。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2003年至2006年的一次全国性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人群以椎体和股骨颈骨密度值为脊柱的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虽然这一数字如此惊人,但临床研究证实,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治疗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四川华西医院曾经对骨质疏松症诊治状况进行过调查。结果表明,在大型三甲医院这样的高级诊疗环境中,骨质疏松症的漏诊、未治情况十分严重。即使这些住院患者有明确的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需求,仍有九成以上的骨质疏松症高危患者未能得到及时的临床干预。临床医师的骨质疏松症诊疗意识淡薄、不熟悉骨质疏松症的筛查与诊疗方法可能是造成此种尴尬局面的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强调骨质疏松症的合理筛查、及时诊断和防治骨质疏松症具有十分明显的社会意义、经济意义和医学价值。

一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生活质量下降,出现各种合并症,可致残或致死,这是骨质疏松症最可怕的地方。因此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其核心就是防止或延缓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患者发展为骨质疏松症并避免发生第一次骨折。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主要包括基础措施、药物干预及康复治疗。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美国骨质疏松症基金会和我国的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分会等众多权威机构均推荐,所有接受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患者都应使用钙和维生素D补充剂。在大量证实抗骨吸收药物可降低骨折危险的临床试验中,患者均同时服用钙和维生素D补充剂,而证据显示,在钙个维生素D水平较低时,该类药物的疗效较低。因此为获得最大的疗效,大多数骨质疏松患者需要接受钙剂、维生素D和抗骨吸收药物的联合治疗。即1+1+X方案。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的吸收、对骨骼健康、保持肌力、改善身体稳定性、降低骨折风险有益。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增加骨吸收,从而引起或加重骨质疏松。钙摄入可减缓骨的丢失,改善骨矿化,而维生素D有利于钙在胃肠道的吸收。2011年,美国医学科学院(IOM)的报告中再次强调了钙于维生素D对于维持骨骼健康的关键作用。钙与维生素D是骨质疏松症的基础预防和治疗,能有效预防骨质丢失以及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降低跌倒风险;同时钙与维生素D还是最具成本效益的骨质疏松治疗方法,在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的同时,显著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

 

 

Copyright © 1999-2014        医院在线
免责声明:邻医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