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信经典点评课侧记
“摇啊摇,摇啊摇,宝宝快睡觉;摇啊摇,摇啊摇,宝宝快睡觉,睡着了——呜呜呜,宝宝睡着了——”,在日前一次大点评课堂上,人到中年的爸爸妈妈们再次唱起孩子在襁褓时哼唱的《摇篮曲》。“明亮的月光从窗棂洒进来,我晃着摇篮,哼唱着《摇篮曲》,心理美呀……”一位家长回忆起往事,还沉浸在二十年前一腔希望、满怀憧憬的样子。没有想到这些年孩子“走偏”了,家长们一路走来,生活脱离了正常轨道,酸甜苦辣涌上心头,眼泪婆娑了。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咨询科杨永信
“感动”是打开孩子和家长自私心结的关键,也是临沂网戒中心“永信” 网瘾戒治模式的核心环节,通过点评课堂、情景再现、角色体验等形式,营造感动的场景、氛围,让盟友们感受到感动带来的强力冲击,让盟友们敞开关闭已久的心门进而打开心结,收到良好成效。
3个家庭“情景再现”拉开点评课堂的序幕。这些家庭精彩的“表演”,再现了孩子们“走偏”时的魔鬼形象:打骂父母、厌学逃学、痴迷网络、自我封闭,生活场景、语言对话等细节活灵活现,孩子“魔鬼”般的表现一幕幕重新回放,参加表演的家庭都很快就进入了“角色”,恣意挥洒泪水。
小军家庭,再现了小军几个月大的时候,白天睡晚上醒,每到晚上,家家户户都熄灯睡觉了,而小军的妈妈却还在抱着孩子唱着《摇篮曲》,就这样,岁岁年年,把小军摇大了、哄大了,没曾想小军却痴迷上了网络,并且早恋,变得没有人性,整天仇视父母,还经常打骂父母,每当小军发火的时候,妈妈就蜷缩着不敢吱声,为此妈妈曾写了遗书,可为了救治孩子,最终放弃了离开世界的想法,四处寻求救治方法,辗转来到网戒中心。
浩理和他爸妈再现的是在书房玩电脑一幕:爸爸进来,浩理大声对爸爸吼:“滚出去!”,妈妈端牛奶给他喝,不小心撒他身上,就拿着笤帚,围着饭桌追着打妈妈,把微波炉、桌上的碗盘等全推到地上去。
月茹母女自告奋勇走上台再现几年前一幕:妈妈说“睡吧,到(凌晨)1点了,明天还上学。”走进女儿月茹的房间,妈妈把电脑关了,月茹生气,掐妈妈脖子,歇斯底里地嚷:“不睡,不睡,我要玩——”。
情景再现真实逼真,让表演的盟友羞愧不已。小军后悔地说:“我自控力差,也不注意父母感受,想想他们这几年是怎么熬过来的,自己太自私了”,扑通跪在妈妈面前,对妈妈真诚地说:“妈妈,我错了,相信我吧”。
浩理认识到,吃穿都是父母给的,自己没有资格不理解爸爸,对爸爸说:“爸爸,我错了”。
月茹摇着她妈妈的手,哭着说:“我不该打妈妈,当时我真不是人,妈妈,我错了”妈妈抹着眼泪,一脸期盼的问:“彻底改变好吗?”
“能”。
杨叔痛心地说:“刚才的情景再现,几乎让所有的家长都泪流满面,父母为什么会如此伤心?他们为什么会泣不成声?如果盟友们在学习、自律、亲情、孝道等方面都很优秀,父母们还会如此伤心吗?”
盟友们齐声回答:“不会!”,
小越妈妈触景生情,痛哭失声:“看见小军打妈妈,就想起小越,我的眼泪就再也止不住了。过去虽然吃不好,穿不好,从来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可自从小越12、13岁开始,骂我打我,把我和他爸赶出家门长达八个多月,太伤心了,我想到了死,但每当想死的时候,又想到了年事已高需要我来照料的妈妈,妈妈养了我这么多年,我舍不得我妈妈——”
杨叔说:“被人欺负,承受委屈,人人都避免不了,但是谁能想到有一天居然被自己的亲骨肉、‘宝贝疙瘩’打着、骂着,赶出家门,这种强烈的感觉,真的让人难以接受。小海妈妈,当你十月怀胎的时候,你能想到有一天孩子会辱骂、殴打你吗?!”
小海妈妈伤心地说:“我做梦都没有想到啊!小海走偏的时候,自己在家生活没有规律,一睡睡一天,就吃一顿饭,睡醒了就上网吧,严重偏离了正常的生活轨道。”
小伟割腕服毒自杀,被及时发现,自杀未遂。如今,小伟爸爸回想儿子自杀的一幕都感到后怕,如果真的“白发人送黑发人”,凄惨难以想象,对家庭造成的伤害无法弥补。他说人家的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成家立业,而自己的儿子与周围人群“格格不入”,让人接受不了,饭吃不下,觉睡不着。
杨叔在点评课堂作了一个调查,小的时候,晃着摇篮,给孩子唱着儿歌的家长占99%。杨叔引导说,孩子呱呱落地,内心充满了激动和憧憬,盼望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关爱家庭、回报社会,而现在孩子走偏了,不再是你怀抱里听话、乖巧的宝宝了,请家长们再现一下唱《摇篮曲》的情景,让孩子们感受一下儿时父母对自己的爱和期待。
所有家长在小瑞爸爸的带领下,低声哼唱“摇啊摇,宝宝快睡觉,摇呀摇,宝宝快睡觉,宝宝睡着了;摇啊摇,摇啊摇,宝宝快睡觉,摇啊摇,摇啊摇,宝宝快睡觉,睡觉了——呜呜呜,宝宝睡着了……”
家长们一遍遍哼唱,20年的光阴一瞬在脑海闪过,包括青春、梦想、时光,各种酸甜苦辣一下席卷心头,点评课堂哭声一片,曾经误入迷途的孩子们纷纷跪倒在父母的脚下,忏悔不已。